入冬以来,全国中心城市持续PM2.5浓度居高不下,空气污染对人们的健康和气候都构成了重大威胁。每年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导致全球约700万人过早死亡,这些死亡主要是由更高的中风、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死亡率所造成的。
哪些人群面临更高的健康风险?
空气污染下,两类人群面临着更高的健康风险:首先是先天或后天体质易感的群体,如存在既有疾病或健康状况,出现对空气污染暴露的反应加重的情况。其次,空气污染暴露水平更高的人群也更容易受到伤害。
以下人群通常具有更高的健康风险:存在既有疾病(例如心肺疾病)的人、儿童和孕妇、老年人。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儿童和老人以及患有心血管、脑血管或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应尽量减少短期(数小时至数周)的空气污染暴露。而减少长期(数周至数年)空气污染的暴露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
室内康养环境的建设十分重要
现代人,特别是上述的弱势群体,在室内度过的时间可能超过90%。大气污染状况短时间内不可能改变,室内环境的改善,对于弱势群体的健康影响十分巨大。如果没有空气净化设备干预,室内空气污染程度与大气相差无几。室内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有PM2.5、甲醛、TVOC、臭氧、二氧化氮、细菌等微生物。
上海交通大学吴吉祥教授等提出的康养环境建设,可以在室外污染严重超标的情况下,保证室内空气污染物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指导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重庆涪陵区的医疗机构,正在规划医养康养环境在医院病房落地。经过评估,预计在重庆地区大气PM2.5浓度超标情况下,医院医养康养病房的空气质量可以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值,达到国际先进的空气质量指标。该地区的多家三甲医院与民营医院还将与上海交通大学吴吉祥教授工作室合作开展空气品质干预慢阻肺、睡眠障碍、过敏疾病、新生儿心肺功能提高、孕妇产后综合征等医学观察项目。
|